第二十二章银子问题-《明末皇太子》


    第(2/3)页

    “自然不是。”苗宣不屑道:“那个丧家之犬一般的东西,身上能有多少银子,就算有个几万两又能如何,殿下只需如此……”

    朱慈炯眼睛越来越亮,直到苗宣说完才哈哈大笑道:“大伴这一招可是够阴毒的,只不过要苦了孤王这位王叔了。”

    “老福王藏金百万宁可城破都不愿意振济军兵,以至城破被杀,听说这小福王不但贪婪而且好色无度,这样的人受受苦又有何妨。”

    “大伴所言深得孤意。”朱慈炯很是点了点头,这些个大明王族在明末历史上简直就是丑态百出,他若掌权,必然要对这些混吃等死之辈开刀,按照洪武皇帝的意思,这些宗室子弟无需劳作,国家奉养终身,国家每年不知道要耗费多少银子养着这些不知所谓的宗室,不把大明这颗毒瘤彻底拔了,他朱慈炯寝食难安。

    “既然殿下首肯,那明日奴婢就去打听打听。”苗宣也有点激动,主子采纳了他的计策,如果能解了主子缺银之急让主子有了练兵之资,日后主子篡位的机会就大了一分,他离掌印太监的位置自然也就近了一分。

    “慢慢来,福王到南京还有几日,这几天大伴最主要的事情还是把孤王安排给四位大匠的事情安排好。”朱慈炯一怔道:“是不是还有一位大匠孤王还没有见?”

    苗宣附和道:“是的,那位是程午大匠,精通铁器制造,现在还在偏殿侯着。”

    朱慈炯一阵无语,自己还真是忙晕了,不过也是因为下意识里面觉得铁器制作对于眼下的他来用处还不是很大,如今的精铁与后世的低碳钢差不多,冶炼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用精铁制作枪管炮管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难度,加上他现在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去大练钢铁,按照他的计划至少也要等到火石枪可以实现量产的时候才会去考虑大练钢铁的问题,所以他先前自然而然的就把流民中的铁匠分配给了枪炮两位大匠,如今看这番安排有点欠妥。

    当下最流行的炼钢方式还是灌钢法,只不过产量极低而且要消耗大量人力,一百年之后出现的坩埚土法炼钢虽然产量依旧低下,可比起灌钢法产量要高出很多倍。

    枪炮的量产化迟早一天要提上日程,那么现在倒是可以现在江心洲上建上几座坩埚炉,毕竟这个时代他眼下也只能做到这些,想要采用高平炉或是转炉炼钢,用以提高炼钢品质和产量,至少最近这些年是想都不用想的,而且他对这两种方式也不太了解,谷中那些天虽说也研究过,可只知道一点皮毛,甚至连结构也仅仅只有一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草图,不要说讲解给别人听,就是自己能不能听懂自己说的都难讲,倒是相对简单很多的坩埚炉他准备的很是充分。

    “去把程大匠叫来吧。”朱慈炯想了想还是决定把坩埚炉先建好,然后让程午带人在这段时间内熟悉一下坩埚炉的冶炼方式,等以后机会成熟再大规模扩建,当然那个时候的建造的炼钢厂就不可能放在江心洲上了,现在把太多生铁或是矿石运送上岛,那样也太容易引人侧目了。

    程午三十多岁,五大三粗的样子,让人一眼看上就觉得很是彪悍,然而现在跪在朱慈炯面前却抖抖索索的把头恨不得埋进地里面去,朱慈炯只觉好笑,也不知道是见了他才如此还是性格就是这样,要是后者那还真是白瞎了这副好皮囊。

    “草民程午叩见王爷,王爷千岁。”

    “起来吧。”朱慈炯抬抬手:“孤王问你,你那铁器作坊如今使用炼钢之法可是炒钢法与灌钢法,有多少人每日可得精铁多少。”

    程午虽已站起,可身体深躬怕不要有九十度,王爷问话他哪敢怠慢,忙道:“草民回王爷的话,如今锻造精铁的法子主要就是炒钢法与灌钢法,草民铁器作坊如今有铁匠五十余人,若是开足了火力,每日可得精铁三千斤。”

    三千斤?一吨半?朱慈炯很是无语,这也未免太少了吧!不谈后世随随便便一个国营钢厂年产量就能上千万吨,就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华大地上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的土高炉,一个高炉年产量也差不多有大几万吨,分到每天差不多也有两三百吨,坩埚炉的产量多少朱慈炯不太清楚,但既然能承前启后流行一百多近两百年,那么就算产量不及土高炉想必也差不了太多,就算只有一半也比一天一吨半强太多了吧?难道是人手不足?这个朱慈炯还真没注意过。
    第(2/3)页